党的建设Party

党的建设 Part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思想理论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22次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三中全会专门就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改革不是为了改而改,而是为了让创新创造的空间充分释放、源泉充分涌流。


  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中,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这些都进一步明确了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繁荣是着眼点。中国要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跨越,就要有一大批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文化成果,要构建起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现实中,文艺创作、学术研究还存在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有“高原”、缺“高峰”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同质、跟风现象时有出现。这就需要切实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通过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培育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大众文艺,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良好的文化生态不可或缺。文化生态看似无形,对文艺创作而言,却像水和空气一样必不可少。心浮气躁的作家不可能写出精品,急功近利的环境不可能孕育出传世之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积极营造良好文化生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文艺民主。这是对文艺创作实践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文化管理规律的深刻揭示。因此,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上,更好地支持作家、艺术家和专家学者扎根生活、潜心创作。


  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推动着文化的创新和突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文化领域不断催生各类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文化创新发展展现出广阔空间。着眼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只有强化互联网思维,“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才能跟得上时代脚步,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地址:昆明市人民西路277号云南金控集团

电话:0871—66031632、0871—66031629 传真:0871—660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