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Party

党的建设 Part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思想理论
《求是》杂志刊发云南省委书记王宁署名文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云岭大地现代化建设
来源:求是网   发布时间:2024-04-02   点击:966次

4月1日

《求是》杂志刊发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宁署名文章

全文如下

↓↓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领云岭大地现代化建设

王 宁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要全面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让各族人民共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云南民族众多,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面积的70%,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要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云南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国内外民族工作经验教训,深刻洞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


  这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在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深入人心。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党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是我们党百年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


  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100多年来,我们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引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实践沃土,同中国传统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机统一起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我们党在民族工作领域坚持和运用“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2022年10月16日,在云南民族村,各民族群众代表身着节日盛装,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云南日报 供图


  这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空前增强,同时也面临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奋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民族工作和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亲切关怀云南各族人民,两次亲临考察、三次给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两次致贺信,要求我们“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云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的主线,推动云岭大地呈现出边境安宁、社会安定、生态安全、经济安稳、人民安康的崭新局面,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民族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我们坚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工作来谋划和推动。着力建强工作体系,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建设、力量建设、能力建设。着力建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社会大课堂,生动讲述习近平总书记与云南的故事和对边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深度挖掘“扎西会议”、“聂耳与国歌”、“民族团结誓词碑”等红色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党的声音直达边疆基层。着力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通过地方立法、制定实施意见、编制规划等,不断夯实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的法治基础。着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授荣体系建设,累计创建137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先后涌现出高德荣(独龙族)、朱有勇(苗族)、张桂梅(满族)、鲍卫忠(佤族)等时代楷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得见摸得着可推广。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我们积极推进工作载体建设,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程化实体化具体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实施“红旗飘飘”工程,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突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实施“枝繁干壮”工程,打造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文化观。实施“普法强基补短板”工程,突出加强宪法法律和民族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施“石榴红”工程,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实施“幸福花开”工程,开展兴边富民、“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等行动,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高质量发展上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加强对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领,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各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给怒江州独龙江乡群众回信时,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2020年春节前夕,总书记考察腾冲市司莫拉佤族村时殷切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如今,独龙江乡已从交通闭塞的“秘境”蜕变成令人向往的胜地,司莫拉佤族村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人均纯收入近2万元,成为云南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好的生动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战役,云南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第二次实现“一步跨千年”,民族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后,我们接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教育卫生高质量发展等三年行动,不断抬高防止返贫的收入底线,2024年计划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深入学习和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投入138亿元、建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边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爱国守边的意识更强了。新时代以来,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族群众摘“贫”字、贴“福”字,民族地区换了新颜。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是人口较少民族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这里曾经封闭又贫困,如今已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令人向往的胜地。图为清晨的独龙江乡孔当村。 云南日报 供图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持续拓展“融”的深度、创新“融”的模式,推动各民族互嵌互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发展上,完成150万人易地搬迁,建设一批多民族互嵌式社区,越来越多民族群众进入城市就业创业、安居定居。文化上,实施“文化润滇”行动,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常态化举办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集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文旅品牌,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交融,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生产上,将发端于普洱市孟连县的“宾弄赛嗨”(傣语,意为没有血缘关系,但像兄弟姐妹一样的朋友)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创新发展为“县际互帮、东西互助、城乡互联、干群互系、村组互包”团结共进模式。生活上,开展“结对子”等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全省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比例达25%,一个个多民族的“小家”构成了团结和睦的“大家”。干部队伍建设上,推进“双百计划”和“墩苗历练计划”,推动各民族干部交流任职。少数民族干部占全省干部总数的34%,异地交流任职的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超过40%,各民族干部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带头人。


  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求“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注重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民族事务治理向法治化、社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坚持“五级书记”为民办事解难题,出台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的意见,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切实把民族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强边固防、促民族团结、促宗教和顺、促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统筹力、组织力、服务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纵向划分省市县乡村五级治理责任,横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群众自治深度融合,把管理服务网格划分到村村寨寨,建好各级综治中心和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让“大数据”赋能“大团结”。


  三、在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中,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特殊使命,迫切需要在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边疆安全和生态安全、服务国家经略周边等方面讲大局、担重任。要准确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及其实现路径,深入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以中华民族大团结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11月26日,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乘坐首发列车的各民族群众代表激动万分,他们载歌载舞,一同欢庆迪庆藏族自治州迈入动车时代。 云南日报 供图


  牢牢把握“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个显著特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鼓舞。云南民族人口规模巨大、脱贫人口规模巨大,面临着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双重任务。要以为民造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锚定“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战略发展目标,以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发展为重要路径,以大抓产业发展、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改革开放、大抓经营主体、大抓绿色发展、大抓创新发展“六个大抓”为具体抓手,以系列三年行动为工作载体,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两场革命”为作风保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逐步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以加快云南自身发展为国家大局作贡献。


  牢牢把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个本质特征,确保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边疆民族地区既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也要解决好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这个大课题。我们要紧紧扭住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增收这条主线,将各族群众组织起来,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牢牢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个崇高追求,让现代化气息浸润云岭大地。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区域历史上相对封闭,在两次“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中,经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短板突出,需要下大气力推动文化之变、精神之变,打破“大开放”下的“小封闭”,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在人的心里搞建设,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大力推进文明云南创建,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让各族群众物质富足的同时精神上也更富有。


  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个鲜明特点,建设好祖国西南的美丽家园。边疆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压力较大。要更加自觉地把各民族崇尚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转化为守护生态的共同行动,切实担负起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总体思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全面推进绿美云南建设,把树种在群众身边、种在房前屋后、种在街道街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让七彩云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


  牢牢把握“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突出特征,为创造和平安全的发展环境贡献力量。边疆民族地区作为连接国内国外的重要区域,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为国守边,服务国家经略周边,是云南各族群众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使命。要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把边境一线建设成为富边的样板、睦边的示范、守边的屏障。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和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有效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深化与周边国家交流合作,努力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地址:昆明市人民西路277号云南金控集团

电话:0871—66031632、0871—66031629 传真:0871—6603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