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 | 大力提振消费
——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尹艳林
编者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作出重点安排。围绕“大力提振消费”,求是网记者对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同志进行了专访。
图为2025年1月13日,游客在哈尔滨中央大街游览。新华社记者 张涛/摄
求是网记者: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面,消费也是生产的动力。当前为何要大力提振消费?消费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呈现什么特征?
尹艳林委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作为第一项任务来部署,这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党中央对消费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2月20日,国务院又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强调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围绕“大力提振消费”作出工作部署。提振消费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如此重视提振消费,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基础,只有消费增加,市场需求扩大,才能带动生产上升,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进一步扩大,生产继续上升,从而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
其次,近年来我国消费增长整体偏弱。从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到9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再到新世纪的移动电话、计算机和家用汽车,持续推动消费两位数增长。但近十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已降到个位数,疫情前的2019年仅增长8%。受疫情影响,2020—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不到4%,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2024年,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措施落地见效带动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仅比上年增长3.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比2023年减少2.1个百分点。显然,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此外,现阶段在“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传统的“铁公基”基建投资高峰可能已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基建的替代作用还不够;制造业投资进入下行通道,整体投资呈低速增长。2024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5.2%,仅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同时,外部需求面临较大挑战,逐步降低对出口的依赖是大势所趋。2024年,我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但这是不可持续的,2008年以来很少有年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超过1个点,不少年份还是负拉动。在这种格局下,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关键。
求是网记者: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我国具有哪些基础和优势条件?
尹艳林委员:我国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具体可以从五方面来看。
一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年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39251元增长到2024年的541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617元增长至23119元。住户人民币存款从2019年的8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51.25万亿元,增长近70万亿元。总体上,城乡居民既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升级需求。
二是消费不平衡不充分明显。我国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消费差距仍较大,差距就是潜力。比如,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55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280元,两者相差15277元,如缩小一半,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将至少增加3.5万亿元。另外,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消费还不充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美国人均消费支出大概是中国的8倍,美国总人口仅相当于中国的23.7%,而消费市场规模却是中国的近2.7倍。
三是消费政策有调整空间。目前,一些地方对汽车等消费购买还有政策限制,税收上把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实木地板、摩托车、小汽车等作为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以引导消费方向,也就是说,政策上并不鼓励居民购买这些类别的消费品。在化妆品、实木地板、小汽车等已成为大众消费品后,还征收高额消费税,明显不合理,需要尽快作出政策调整,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四是消费市场规模巨大。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蕴藏巨大内需潜能。特别是有4亿多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五是消费市场有较强的创新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推动了消费模式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培育壮大。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消费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文旅、在线健身等新模式层出不穷,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场景持续拓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便捷的消费方式,将不断激发新的消费潜力。最近,火爆的《哪吒2》票房收入已突破145亿元,诠释着国内巨大的文化创新力和市场消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