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板块Business
加强政策性金融监管引领
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政策性银行监管部党支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政策性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政策银行部党支部按照会党委决策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心怀“国之大者”,加强使命担当,强化监管引领,助力政策性金融践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使命。
一、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战略安排、战略举措,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从实践到理论的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中国特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成就雄辩地说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践行政策性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精准落点。
近年来,政策银行部持续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紧紧围绕职能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薄弱领域,认真践行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一是提高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指导政策性银行投资集成电路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设立专项信贷资金,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9%,较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约1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20%。指导政策性银行将信贷资源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10个商业性金融供给不足地区倾斜。截至2022年9月末,上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1%,10个商业性金融供给不足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指导政策性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截至2022年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22%。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涉及项目数量超过2500个;2022年1-9月,出口信保公司短期险承保金额同比增长16%。
二是优化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发展薄弱领域。指导政策性银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2018-2020年,政策性银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近2万亿元,扶贫贷款余额连续3年占银行业一半以上。推动政策性银行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督导开发银行、农发行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累计帮助约2600万户城市住房困难家庭、近1亿人“出棚进楼”。指导开发银行、农发行按时按量投放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全力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指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助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2022年1-9月,出口信保公司短期险服务中小微企业15.17万家,承保金额168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4%,小微业务平均费率0.10%,下降超过10%。
三是强化政策性金融供给,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2020年,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指导政策性金融机构设立专项贷款、开辟业务绿色通道、对航空等困难行业发放应急贷款、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2022年以来,为全力支持服务稳住经济大盘,及时出台《关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引导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中长期投融资优势,重点支持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截至2022年9月末,政策性银行基础设施领域贷款较2022年初增长近12%。积极参与推进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全力支持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目前,前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
三、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监管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政策银行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政策性金融监管道路。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根本保障,政策银行部将更加坚定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实际工作中,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的规律有机结合,把加强党的领导融入引领政策性金融机构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控金融风险、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中。持续加强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条线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筑牢“亲”“清”监管关系。
(二)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政策银行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持续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要求,坚守政策性职能定位,着力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倡议等,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调节作用,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增强政策性金融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策银行部将始终牢记“为民监管”职责,引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立足主责主业,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聚焦实现共同富裕,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政策性金融供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接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围绕新市民金融服务,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实落细各项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举措,增强对3亿新市民的金融服务质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所需、所想、所愿。
(四)坚持深化改革,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政策银行部将以分类分账改革为抓手,依托“四位一体”的监督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职能定位监管,引导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持之以恒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优化。督导开发银行聚焦基础设施、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卡脖子等领域,进出口银行聚焦支持对外经贸发展和跨境投资、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国际合作领域,农发行聚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出口信保公司聚焦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以及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助力外贸创新发展等充分发挥作用。
(五)坚持斗争精神,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摆在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扬斗争精神,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政策银行部将始终坚持风险为本,督导政策性金融机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性、精准性。督促政策性银行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风险真实水平,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始终保持案件风险防控强监管态势。推动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持续夯实资本基础,强化资本约束机制,不断提高风险抵补能力。
(六)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监管短板完善政策性金融监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政策银行部将严格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补齐政策性金融监管短板,切实提高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加快出台政策性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差异化风险权重政策等,使政策性金融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强化“协同监管”能力,加强与财政部、人民银行、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合作,凝聚重大事项监管“共识”;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监管部门与驻会、驻机构纪检监察组三方联动机制。加强“风险监管”前瞻性,持续探索EAST系统在非现场监管中的运用,前移风险监测关口,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